由台北書展基金會主辦之「台北國際書展大獎」,12月19日公布「2025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獎名單」。2025年書展大獎計有9位首獎得主,獲頒10萬元獎金及獎盃,同時透過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展online與網路書店線上展及書店實體展售的啟動、全台圖書館串聯,展開一波波大力宣傳,松山文創園區「不只是圖書館」也率先展示2025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作品展,聚焦推薦給全民,一睹台灣設計能量之強大。
「2025第18屆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首獎名單:
「小說獎」:
朱和之《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印刻文學)
童偉格《拉波德氏亂數》(印刻文學)
李佳穎《進烤箱的好日子》(自轉星球)
「非小說獎」:
房慧真《夜遊:解嚴前夕一個國中女生的身體時代記》(春山出版)
胡慕情《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鏡文學)
劉靜娟《落西北雨的下晡》(玉山社)
「兒童及青少年獎」:
彭素華《黑糖的女兒》(小麥田)
湯姆牛《唱歌給貓聽》(小天下)
周維毅、蔡禎恩/Asta Wu《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親子天下)
歷史小說豐沛 性別書寫猛烈
2025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徵件分為「小說獎」、「非小說獎」及「兒童及青少年獎」,限自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間首次於台灣出版之中文創作。報名總件數達660件,包括:小說獎110件、非小說獎329件、兒童及青少年獎221件,經過兩階段評選出10本入圍書籍、3名首獎得主,2025年也將提供獎金獎勵各獎項首獎作品的幕後編輯團隊,肯定出版社的專業能力。
書展大獎評審團表示,小說自有多元光影,年來較猛的是性別書寫,歷史小說依然豐沛,女性書寫也不缺席。像朱和之《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統整了三叉山事件各個面向,創建出另一個精彩無比的敍事記憶歷史;童偉格以描述東歐大屠殺的《拉波德氏亂數》,重新解構並重塑小說形式,給予讀者另一種閱讀體驗;睽違16年的李佳穎《進烤箱的好日子》則用書寫回憶錄的尋常故事,讓小說成為處理記憶的藝術。
非小說獎競爭依舊精彩又激烈。今年非小說獎3位首獎得主風格迴異。如:房慧真以《夜遊》細數成長階段走過台灣解嚴的記憶;胡慕情用女性視角寫出有別於多數以社會案件寫成的報導式文學作品《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相較於前者,劉靜娟《落西北雨的下晡》隨筆集結的台語文散文,以台語正字輔以拼音的書寫方式,也自然地引導讀者進入另一種聽覺的閱讀體驗。
兒童及青少年獎首獎作品則兼具童趣藝術、知識趣味及少年小說。像湯姆牛《唱歌給貓聽》的圖文,富含流動的音樂性和韻律感,在舊材料中尋寶,卻能以當代視野賦予新貌,十分不易;屬知識類的《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用圖像解說帶領新世代貼近民主與法治規範,是一部切合時勢所趨的好作品;長篇小說《黑糖的女兒》作者彭素華細心爬梳史料,書寫台灣少女的成長故事,讓女性有機會上場為自己發聲,彌足珍貴。
小說獎 歷史書寫豐沛亮眼
2025年小說獎戰況激烈,三位首獎得主朱和之《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童偉格《拉波德氏亂數》、李佳穎《進烤箱的好日子》,風格題材迴異,是評審們經過一關關綿密的投票過程,一致推薦!
朱和之作品向來以歷史性長篇小說為主,這次以台灣史上罕見的空難與山難疊合的「三叉山事件」為主軸的《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作者帶一點浪漫如詩的筆調,又以全知視角,由漢人、日警、布農族觀點切入,進而超越了人們不可避免的弱點及死亡,昇華了這個悲劇。評審團認為,朱和之統整了三叉山事件各個可能面向,創建了另一個敍事、另一個記憶、另一個歷史,這樣的敍事記憶歷史在文學的世界裡無比真實且精彩。
童偉格《拉波德氏亂數》聚焦集中營與大屠殺的人性辯證書寫,乍看可能被書中字裡行間那些橫跳於想像與現實的景物情節所困惑。評審認為,作者藉由語言的游移性與去中心化的敍事結構,打造一個文本自身既相對立又相融合的多重空間。核心聚焦於集體暴力和個體記憶,藉以揭示歷史結構的陰險和人性的複雜動態。它如萬花筒般碎片化的敍事,瓦解了傳統閱讀行為的預期架構,讓每一頁都可能是故事的起點或終結,永遠看不完,卻是一部難以歸類難以放下的作品。
在文壇消失16年的李佳穎,作品《進烤箱的好日子》採回憶錄與現實平行敍事雙線交叉進行。故事主軸不複雜,也不特殊,從父母離異、女女探索、初萌愛苗,都是每個女生成長必經歷程。也因為如此,評審認為,作者為我們示範了,即使是一個尋常故事,靈動、風格化的好文字,加上為故事找到最適切的形式結構,便能形成愉悅的閱讀體驗,與主角的某些遭遇產生勾動共鳴,這也是它迷人之處。
非小說獎 微觀史成潮流
今年評審意識到不同文類突出的「微觀史」,關於日常生活、物質、產業、族群與風土等主題都有精彩作品,對比的是,散文領域中,將私人生活嵌入歷史的公共框架,為個人情感賦予宏大意義的寫作策略,也隱隱成為一種潮流,這可以從首獎房慧真《夜遊》、胡慕情《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劉靜娟《落西北雨的下晡》一窺。
女性書寫向來能量龐大。房慧真在《夜遊》坦白回顧自己的成長及家庭狀況,從戒嚴到解嚴,經歷如此動盪的台灣社會,三十多年後回望這一切,身體的記憶是當下而強烈。評審認為,在大寫的歷史景觀,最難聚焦、顯影的是日常與身體。全書在看似線性的時間推展中編排點狀、游擊式的日常經驗,重構同時代性與在場性,在解嚴前夕的良夜中怒斥光明太過理所當然,觀照以身體為養分的惡之華,鑄成一部連結過往極權歷史與後記憶時代的傑出作品。
胡慕情《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是一部有別於多數以社會案件寫成的報導式文學作品。作者善用信件往來與對話記錄,將自己置於受訪者同一平面,共享不安、彼此較勁,精彩地以寫作與文字重構又拆解既定命題,從「為什麼殺人」到「如何不想活」,呈現事件因果之間曲折迂迴的歷史性,鋪展人性的皺褶與陰翳。其中「性別」作為不可忽視的生理性、身分壓迫、社會要求、文化偏見之元素,更凸顯了多重交織的事件因素,成就一部回應當代心靈的年代之作。
近年轉戰台語文散文創作的劉靜娟,《落西北雨的下晡》網羅各種當代細微記憶與生活資料,讀時不僅被書中物質、人際互動、飲食與感官等豐富細節圍繞,台語正字輔以拼音的書寫方式,也同時自然地引導讀者進入另一種聽覺的閱讀體驗。此書從容自信地為自己和讀者縫繡了時間及語言,不說大道理,自有大道理,是此次評審過程獲得高度共識的迷人作品。
兒少獎 兼具創意深度知識性
2025年兒童及青少年獎入圍囊括圖畫書、小說、詩歌、散文和知識性讀物等文類,三部首獎作品:湯姆牛《唱歌給貓聽》、彭素華《黑糖的女兒》、周維毅、蔡禎恩/Asta Wu《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分別以創意、深度、知識性,受到評審青睞!
繼2019年以《藝術家阿德》拿下首屆兒童及青少年獎首獎,湯姆牛《唱歌給貓聽》富含流動的音樂性和韻律感,再度令評審們激賞。評審團指出,湯姆牛的作品經常援引現代藝術手法,營造出類似構成主義的平面造型,圖像清新而幽默。令人驚喜的是,書中以西班牙兒歌〈從前有個貓先生〉演繹故事,並用大眾多能吟詠的〈小星星〉曲調來唱和,在主旋律中不斷迴響著複聲合唱,交織成耐人尋味的多重故事線。如此在書中結合圖像、敍事和童謠,開啟了現代圖畫書創作的新道路。
初心只想書寫台灣少女的成長故事,讓彭素華長篇小說《黑糖的女兒》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黑糖的女兒》以歷史為背景,巧妙地以「黑糖」作為串連亖代的關鍵物,並交織著日常生活細節,讓書是歷史也是文學的小說,彌足珍貴。評審團認為,作者用細膩文字描繪角色內在的情感和外在處境,亦表現出對人文和多元文化議題的關注,讓讀者由深入個人生命史,進而關懷社會家國的大歷史,彷彿走過台灣百年歲月。
《小大人的公民素養課》在兩位高中公民老師周維毅、蔡禎恩執筆下,透過周詳的寫作計畫,一步一步引領年輕讀者們思辨,貼近民主與法治的規範。社會運作必須先合理制定規則,再由每一位身處其間的成員遵循,養成知法、守法、深化民主的習慣。難得的是,繪者同步以圖像解說,方便習慣圖像思考的世代了解,是一部切合時勢所趨的好作品。
2025台北國際書展 全台圖書館聯手閱讀串聯
「2025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暨金蝶獎」頒獎典禮於2025年2月4日書展開幕典禮舉行,所有入圍作品於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賞館」精彩呈現。全台各地圖書館也積極參與串聯,包括台北市立圖書館、新北市立圖書館、桃園市立圖書館、台南市立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分別於2025年1月至4月期間,在各總館及分館同步響應書展大獎得獎作品主題書展。
2025台北國際書展「城市在閱讀」串聯全台六都圖書館,藝文館所,獨立書店,出版社進行「城市在閱讀」推廣活動,自2024年12月20日起跑至2025年2月9日,將陸續舉行響應書展「閱讀異世界」、義大利主題國等,熱鬧舉辦主題書展、講座、DIY、說故事活動及各式豐富閱讀活動,並於12/27日起陸續於台北國際書展線上書展閱讀大小事曝光,歡迎全台共襄盛舉。
※書展訊息詳見官網 https://www.tibe.org.tw/